网上消费成为拉动消费的主力军,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模式有力驱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近两年的快递业务量会给你一个直观感受:2015年206亿件,居世界第一,平均每人10多件;2016年313亿件,平均每人20多件;2020年预计将达到700亿件,平均每人50多件。
然而,在其持续繁荣的背后,却面临着巨大的环保负担--快递垃圾。急剧增长的快递包装,不仅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也带来了严重的环保问题。2015年全年消耗的数据是:编织袋31亿条、塑料袋82.68亿个、封套31.05亿个、包装箱99.22亿个、内部缓冲物29.77亿个、胶带169.85亿米,胶带总长度可绕地球赤道425圈。有数据表明,有55.6%的消费者在拿到快件后便将包装丢弃。这些不可自然降解塑料袋、胶带,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近3000万吨。遏制快递“过度包装”,亟需完善相关法规标准,细化相关规定要求、增强执行力,规范快递包装材料,倡导可回收包装。应通过税收杠杆调节快递包装的市场行为,提高不可降解材料的成本,鼓励企业回收利用等。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消费者参与快递垃圾回收。无论是用押金制,还是返还积分、赠送折扣等方式,都是可再生包装材料主要是天然生物包装材料,例如竹、木屑、芦苇、稻草、麦秸等,此类材料在自然条件下容易分解,不污染生态环境,而且资源成本低、可再生,是很好的绿色包装材料。譬如,草纤维包装是我国云南地区特有的一种包装形式,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长期种植稻米和饲养家禽。由于稻草富有弹性,而且很结实,他们就用稻草编织成网状草袋来盛放鸡蛋,被包在稻草网中的鸡蛋鲜亮且感觉充满活力,给人一种原汁原味的自然清新感。
可降解包装材料在光、生物、氧化、水解等自然条件下能自行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被公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绿色包装材料。目前药物胶囊、日用品以及一些食品等很多产品的包装,都采用由植物纤维、淀粉、蛋白质或是其它天然物质为原料制成,快餐盒在许多地方也已应用可溶解材料,还有在光合或生物的作用下自行降解的生态塑料,也被广泛应用于制作食品和药品包装材料和农用薄膜等领域值得推广的有效途径。纸包装的品种多,是现代绿色包装最主要的应用材料之一,容易回收再利用,应用区域广泛,纸材料所占比例最高。同时纸材包装无污染可降解,对“绿色包装”的设计应用有重要意义。纸及纸制品的原料来源广泛,价格较低,可塑性好,适合采用自动化处理,并且包装形状不易变形,无毒无味,清洁卫生,方便印刷和粘贴,有很好的回收再利用价值,废弃后很快能够腐烂变质,对改良土壤有利。
新闻中心